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环境大讲堂第 33 期|吴唯民:揭秘昆虫肠道微生物降解塑料之路

作者:张悦 图片:窦星瑜

发布时间:2025-10-21

点击次数:

2025年10月17日,雁塔校区西阶 303 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约120 名师生翘首以盼,环境学院第33期环境大讲堂在此开讲。美国 斯坦福大学资深高级研究员吴唯民身着正装、步伐沉稳走上讲台,开启题为《昆虫和其肠道微生物对塑料的生物降解:历史、进展与展望》 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李倩教授主持。

吴唯民研究员以沉稳有力的语调,带听众穿越塑料降解研究的历史长河。时间回溯到 1960 年代初,聚氯乙烯长霉菌的现象引起了科 研人员的注意,这成为塑料降解研究的开端。1970 年代,随着《寂静的春天》的出版,书中对环境污染的深刻揭示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塑料降解研究也由此正式踏上征程。在1970-1980年代,科研人员运用碳14标记法进行深入研究,最终确认塑料可以降解,但降解速率极其缓慢。进入2000 年后,科研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人们发 现细菌以及黄粉虫等昆虫竟然具备降解塑料的能力,工业界也顺势开 发出聚乳酸酯等可降解替代品。 目前,科研人员已经确认了16种可 降解塑料的昆虫,建立了多种检测方法,并明确了影响降解效率的多种因素。不过,吴唯民研究员也坦诚地指出,塑料降解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突破技术瓶颈、优化材料性能,以实现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的协同平衡。

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王高骏副教授与研究生们就昆虫降解微塑料的污染问题、碳13同位素标记法应用细节等踊跃提问。吴唯民研究员耐心解答,从理论到实践给出专业见解与发展方向建议。

本期环境大讲堂通过吴唯民研究员对昆虫及其肠道微生物对塑 料生物降解的深入阐释,为研究生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塑料污染现状、降解研究历程的窗口,助力研究生们明确了当前领域内的研究难题,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塑料降解技术应用领域的关注和探索热情。

主讲人简介:

吴唯民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及科蒂加资源回收研究中心资深高级研究员。其研究领域涉及厌氧废水废物处理、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水处理反应动力学、有机物 产甲烷发酵回收能源、地下水与土壤污染生物修复、微生物电池与生物电化学过程、废水废弃物资源化、可生物降解塑料等污水生物处理及资源化关键技术。 目前聚焦于塑料生物降解及微-纳米塑料污染研究, 已发表 200余篇 SCI 论文,他引超17000次,H因子72。

电话:029-82202729

邮箱:emes@xauat.edu.cn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邮编:710055

  • 官方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