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环境大讲堂第34期|人工湿地在城市环境中的系统性整合应用&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作者:何珊珊,付晶淼

发布时间:2025-11-12

点击次数:

2025年11月11日,环境学院在雁塔校区环工楼512报告厅举办第34期环境大讲堂。本次活动特邀丹麦奥胡斯大学的Carlos Alberto Arias教授和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Juan Antonio Baeza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环境学院副院长文刚主持报告会,西安理工大学赵亚乾教授以及我院100余名师生参加。分别作题为和“From draft to acceptance: An editor's guide forcivil and enyironmental engineering students”的学术报告,

讲座伊始,文刚简要介绍了两位外籍教授在人工湿地领域及污水生物处理领域的卓越贡献与学术历程,并对两位教授的莅临表示感谢与欢迎。

Carlos Alberto Arias以“Integr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 in Urban Settings”为题,围绕“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展开系统阐述。报告指出,该理念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具有多样性和可扩展性,可分为生态修复、基础设施融合和系统化管理三大类型。在不同的城市空间尺度上,可通过构建“自然基础设施”实现雨洪调蓄、水质净化与生态景观提升的多重功能。他重点介绍了人工湿地、柳树系统、雨水花园、绿色铺装、草沟、可滞洪公园等典型生态工程形式在丹麦、泰国、印度等多个国家的实际案例及成功经验。充分说明自然解决方案的广泛适应性,以及在城市可持续排水和生态韧性提升中的关键作用。

赵亚乾对报告进行总结,指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前沿视角,并勉励同学们在科研探索中不断提升科学思维与学术水平。

Juan Antonio Baeza作为环境领域多个高水平期刊的编辑,发表题为“From draft to acceptance: An editor's guide forcivil and enyironmental engineering students”的报告。以编辑视角系统客观展示了学术论文从投稿、送审、修稿到最终录用的全过程。他重点分享了给投稿者的经验与建议:明确研究创新点与目标期刊,注重论文的逻辑叙事与图表质量。针对常见的退稿原因,如语言问题、创新性不足或超出期刊范围等进行了详细解读。此外,他还特别谈及了如何有效回复审稿意见,指出应全面、礼貌地回应每一条评论,并以实例阐述了高质量论文的写作逻辑与图表规范。最后还探讨了人工智能工具在科研写作中的辅助作用与使用边界,提醒同学们务必保持学术诚信,善用而非依赖技术。整场报告内容详实,案例丰富,为同学们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与启发。

在交流环节我院师生就科技论文撰写技巧展开交流。Juan Antonio Baeza结合多年期刊编辑经验,剖析论文撰写过程的关键环节与常见问题,并就科研表达与学术规范提出宝贵建议。

最后,张璐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并感谢外籍教授关于论文投稿实用策略的分享。本次报告会不仅带来了低碳生态的可持续性水资源处理理念,并为研究生的论文投稿与改稿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主讲人简介:

Carlos Alberto Arias,丹麦奥胡斯大学生物学系教授。他致力于通过开发创新的运行方案、引入强化人工湿地工艺和反应性湿地填料以及基于电活性的系统,来改善污水处理系统中营养物质、病原体和新兴污染物的去除与回收。他的研究已在丹麦、印度、西班牙、智利、秘鲁、哥伦比亚、乌拉圭、阿根廷、墨西哥、越南和中国得以推广应用。

Juan Antonio Baeza,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教授,化学、生物与环境工程系主任。其领导的GENOCOV研究组在巴塞罗那自治大学主导城市污水营养物去除的研究工作,致力于推动水处理领域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型,通过开发更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实现资源与能源回收。目前担任Water Research (IWA-Elsevier),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WA), 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WEF)期刊编辑,并担任第十届国际水协水资源回收建模研讨会(WRRMod2026)主席。


电话:029-82202729

邮箱:emes@xauat.edu.cn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邮编:710055

  • 官方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