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党委工作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积淀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环境市政类学科精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办学近70年来,学院扎根西北,办学育人,服务社会,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深入实施党建“六个一工程”,做到“五个到位”,团结带领全院干部师生,立足陕西,扎根西部,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秦岭生态保护、“双碳”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定不移深化内涵建设,加快推进学科专业转型升级,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现已建成西部唯一的全链条全类别环境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先后培养了以侯立安院士为代表的2万余名高素质人才,研发了一大批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西部地区环境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学院党委先后荣获陕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学校首批“党建工作标杆学院”,在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连续六年获得“好”的等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实现重大突破,进入A类。当前,学院正在向建设西部顶尖、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型学院迈进。
学院现有教职工162名,学生2512名(本科生1367名,硕士研究生973名,博士研究生152名)。学院现有22个党支部,其中教工党支部5个,师生联合党支部2个,学生党支部15个,共有党员578名,其中教职工党员110名,学生党员468名。学院党委有党委委员9名,学院纪委在学校纪委和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设党委办公室,学院工会、团委、研究生会、学生会为群团组织。学院机关设党委行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科研和研究生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4个科室。学院党委以党建“六个一工程”为牵引,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协同发力、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党支部具体落实、党员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做到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政治把关作用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到位。
学院从事党建工作的专职队伍共11名,分别是:学院党委书记1名;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名,党委组织员(专职党委干事)1名,专职学生辅导员9名。
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环境学院党委团结带领全院党员干部师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一流研究型学院建设目标,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实施党建“六个一”工程(即:建强一个战斗集体,坚守一个核心使命,落实一个根本任务,抓住一个关键问题,守好一条发展底线,形成一个鲜明导向),先后制定出台了《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实施细则》、《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暨党委读书班制度》、《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制度》、《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办法》、《“一支部一品牌”建设方案》、《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作规程》、《教师职称评审办法》、《教师和实验室岗位聘任考核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党员教师联系青年人才实施办法》、《“11445”示范学院创建方案》等7大类70余项制度方案,着力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团结和带领全院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守正创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学科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为建设西部顶尖、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型学院提供了有力思想引领、坚强组织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2025年5月27日,中组部调研组来学院开展党建工作调研,对学院党建和事业发展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建强一个战斗集体,锻造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把牢办学方向。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作为首要学习内容,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研究贯彻。建立每周一下午班子碰头会机制,年均召开会议30余次,确保党中央和上级决策部署第一时间传达、第一责任落实。强化理论武装。建立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暨读书班制度,实施班子成员“两读、三谈、一点评”学习模式(领读、解读,谈体会、谈认识、谈思路,书记院长总结点评),年均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以上,举办党委读书班10余期,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规范党政运行。细化完善学院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规范红头文件、会议纪要、会议记录,研究解决好学院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科学优化分工,明确班子成员负责工作、联系单位及对接部门,构建了“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全院一盘棋”的治理格局。建强干部队伍。注重选拔培养年轻干部,选聘优秀青年教师担任院长助理,选拔优秀青年教师进入教研室、实验室班子。落实院领导联系教研室(实验平台、科研团队)、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制度,加强对教学科研一线的服务保障和督促指导。注重率先垂范。建立班子成员年度目标承诺公示制度,将个人年度目标任务和履职清单上墙公开,自觉接受师生监督。聚焦师生“急难愁盼”问题,主动回应诉求,以实干担当赢得师生信任。
坚守一个核心使命,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强化制度落实。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制度并开展专项检查整改,每半年查阅一次支部会议记录。建立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制度,完善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制度,加强对支部工作指导。制定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办法,“领导点评+党员测评”相结合,突出结果运用,强化激励效应。绘制党员发展流程图,严格标准程序,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打造特色品牌。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凝练富有环境特色的党建品牌,制定“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方案,培育更多“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工作室”。比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研室聚焦为韧性城市建设培养智慧水务人才,提出“清泉筑梦·水润匠心”建设品牌;膜分离技术团队党支部聚焦研发新一代膜技术,提出了“滤净初心·膜聚先锋”建设品牌,等等。建强头雁队伍。严格规范程序,完成6个教工党支部换届,10余名热心党建、业务水平高、群众基础好的年轻党员教师进入支部班子,“双带头人”队伍更加壮大。创新活动载体。推动党建“走出去”,与同济大学等一流大学环境学院、北控水务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学校党办校办党支部等开展联合共建。丰富支部活动,持续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党建引领聚合力、学风建设促发展”等主题活动60余次。发挥“两个作用”。在转型升级、招生就业、稳定安全等重点工作中,党支部聚人心、强保障,党员走在前、作表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不断增强。强化工作保障。近三年共投入党建经费30余万元,用于党建“双创”、党建活动室升级改造、活动开展等。
落实一个根本任务,构建富有环境特色的立德树人体系。完善育人体系。落实陕西省立德树人行动指南和学校立德树人实施方案,以培养环境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构建了环境学院“11265”立德树人体系,发起并举办全国首届环境类学科专业“立德树人”论坛,40余所全国一流大学及行业企业参会,深化交流互鉴,促进协同育人,着力提升我校环境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影响力,中国教育报、今日头条、西部网等作了专题报道,社会反响良好。建设“大思政课”。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千问千答”工程,发挥学业、朋辈、校外“三支导师”作用,定期开展“院领导面对面”活动,共答青春困惑,解决实际问题,助力成长成才。创新入学教育,精心组织“五个第一课”,教育引导学生尽快适应融入大学学习生活。申报获批国家级、省级课程思政与实践育人项目10余项。提升学业水平。坚持“课比天大”,全覆盖开展数字化教学素养培训,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100%,班子成员年度听课100余门次。深化访企拓岗,实施院领导联系导师促就业机制,毕业生就业水平居全校前列。建强团学组织。巩固“五四红旗团委”成果,深化团学组织改革,制定学生干部管理办法,规范召开学代会、研代会,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引领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擦亮体育品牌。深化群众体育运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校运会成绩连续6年位居全校第一。
抓住一个关键问题,加快推进学科专业转型升级。描绘发展愿景。坚持党建引领、使命驱动,赴清华、浙大、上交等一流大学调研学习,以教研室、实验室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全院上下持续开展解放思想和转型升级大讨论,形成学科专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研究提出了一流研究型学院建设目标。优化学科结构。持续深化学科内涵建设,基于“建强水方向、补强大气方向、补全土壤方向”的整体思路,按照“智能+、绿色+、健康+、国际+”转型路径,优化完善行动方案,推动标志性成果产出,争取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稳中有进。培养拔尖人才。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有机融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形成韧性城市与智慧水务培养方向,环境工程专业形成低碳与数智环境培养方向,环境科学专业形成碳核算与环境健康培养方向,服务全产业链升级和国家战略需求。培育重大成果。面向国家战略,主动对接陕西工业布局规划,在关键领域、关键方向承担大项目,进一步提升基金获准数量,提高科研项目层次和经费规模。抓住“秦创原”“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资源聚集机遇和企业创新需求,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秦岭保护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力争将秦岭水质野外科学观测站升级为国家级野外站。凝练标志性成果,力争国家科技奖实现再突破。壮大人才队伍。整合学院优势资源与平台,拓宽人才发展空间,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吸引力,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鼓励青年教师联合开展探索性和前瞻性研究,打造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后备军。实施党委委员和党员教师联系青年人才制度,建立人才成长动态跟踪机制,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
守好一条发展底线,不断织密织牢稳定安全防线。筑牢思想阵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委会每年2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层层传导压力,确保责任到人。完成学院官方网站及新媒体平台改版升级,优化信息发布流程,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对各类讲座、论坛、报告会、学生活动及学生社团严格管理。织密管理网格。构建“学院-年级-班级-宿舍”四级联动、全员参与的学生安全管理格局,建立涵盖学业、心理、经济、就业等维度的动态管理台账,实施“一生一策”精准关爱帮扶。制定学院《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及《学生实验安全操作与文明行为规范》,创新性设立“党支部实验安全示范区”8个、“党员安全责任岗”50余个。坚持开展“日巡查、周检查、月排查、季度大检查”的常态化隐患排查机制,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提升处突能力。修订学院稳定安全风险研判与预防工作办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每月1次形势分析研判。组建应急响应分队,定期组织模拟演练与专题培训,显著提升快速响应、协同联动、科学处置能力。
形成一个鲜明导向,营造团结实干的浓厚氛围。严明纪律规矩。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遵规守纪不逾矩,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深入实施“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全方位提升干部干事创业能力水平。强化监督执纪。认真履行“两个责任”,细化责任清单,夯实“一岗双责”,强化监督执纪,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实落地。扎实做好党支部纪律委员配备工作,所有支部纪律委员全覆盖。坚持师德为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教师考核等方面把师德作为第一标准,坚持师德问题“零容忍”,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引导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潜心教书育人。强化发展保障。着眼学院长远发展,充分调研论证,加快推进草堂校区环境楼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办学空间不足的问题。加快雁塔校区实验楼改造进程,缓解科研空间紧张局面。传承学院精神。传承发扬历代环境人团结、实干、创新的精神基因,持续凝练有环境特色的精神文化内涵,凝聚起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强大力量。
近年来,学院党委荣获陕西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学校首批“党建工作标杆学院”,多次被评为“校级先进党委”,在学校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连续6年获得“好”的等次。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个,入选陕西省“双带头人”书记工作室1个,入选陕西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个,入选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入选校级“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3个,1人获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1个党支部获陕西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1人获陕西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9个党支部获校级先进党支部,19人获校级优秀党员,6人获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获“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优秀学员,1人获陕西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1人获陕西好青年,获批学校“一院一品”特色党建创新品牌重点项目并以优秀等级通过验收。依托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西建大环境学院”平台,年均推送宣传稿件近400篇,国家级媒体宣传稿件年均30篇以上。持续深化“清廉学院”建设,教工支部警示教育全覆盖,“思廉、树廉、讲廉”一院一品廉洁教育主题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为建设西部顶尖、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型学院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电话:029-82202729
邮箱:emes@xauat.edu.cn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邮编:710055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