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招收本科生353人,硕士研究生330人,博士研究生38人;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讲席教授、海外博后人才专项等国家级人才3个,新增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省级人才(团队)6个;环境工程专业跻身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A类,获准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获批陕西省特色线上课程2门,获批第二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2个,获批陕西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项;获准国家杰青项目1项,大气方向获准2项,获准纵向科研项目7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3项,包括国家杰青1项,面上6项,青年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全年累计合同额4352.3万元,到款额4004.22万元;获2022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22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陕西高校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 2022

    招收本科生374人,硕士研究生327人,博士研究生31人;“水质污染控制与水质安全保障教师团队”被认定为“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入选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获批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1人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入选陕西省科技新星、1人入选陕西高校第五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2022年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获Eni奖2023年度提名,1人晋升二级教授、3人晋升三级教授;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获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点项目1项,建成线上课程5门,1门在中国大学慕课和学习强国平台上线,4门课程在智慧树平台上线;获准纵向科研项目6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8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课题5项,课题合作项目6项,国家基金项目15项,国家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均获历史最好成绩;全年累计合同额8241万元,其中纵向科研合同6736万元,创历史新高。



  • 2021

    招收本科生360人,硕士研究生325人,博士研究生26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6人,晋升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3人,入选“西安英才计划”顶尖人才1人;获全国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项,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获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面上项目1项,入选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1个,获批陕西省一流课程3门,获批陕西省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1个,入选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选题5部、新出版教材6部,获准省级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1项,课程考核与管理工作和本科课堂教学工作专项评估均获一等奖;“水源地水质污染控制与修复”研究方向入选2021年全球工程前沿TOP10,担任共同主编的JWPE期刊进入JCR Q1区,获批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认定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以第二单位身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准纵向科研项目37项,横向科研项目111项,全年累计合同额2746.3万元。



  • 2020

    招收本科生347人,硕士研究生312人,博士研究生23人;学院在职专任教师总数为87人,教授31人(占比为35.6%),副教授36人(占比为41.4%),讲师16人,获陕西省师德标兵先进个人1人,获第六届校青年教师标兵1人;获准教育部专指委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获准省级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获准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获准陕西省线下一流课程1门;组织完成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学位标准》,完成《资源与环境》工程博士点、《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国家基金项目获准12项,创历史新高,在全校范围内首次以唯一单位在《Nature》子刊上发表论文,在全校范围内首次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以第二单位身份联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且以第二单位身份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 2019

    招收本科生342人,博士生21人、硕士生258人;顺利通过环境工程第二次专业认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参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项目,获准陕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并推荐参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准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门,获准省级重点攻关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其中面上项目7项创历史最好成绩,面上项目获准数、获准率均居全校首位,积极开辟新的申报途径,成功在陕西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处、陕西省教育厅智库平台获准7项资助。



  • 2018

    本科共计招生492人,博士生32人、硕士生353人;以高分通过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学位点自评估;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联合培养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项目招生9人,首次招收博士留学生2人;《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等3门课程推荐参评2018年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污水生物处理过程虚拟仿真实验”获准2018年度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水文学(第五版)》获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包括面上项目7项,青年项目6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2项),创历史新高;“侯立安院士工作室”挂牌并开始运行,入选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获批西安市“十大创业杰出人物”1人、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人。



  • 2017

    2017共计招生493人,毕业494人,平均学位授予率98.78%;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获准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环境科学专业获准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获准建设陕西省环境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类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校检查评估中获得第一。以高分通过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学位点自评估,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生开始招生。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作单位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准9项(面上6项、青年3项),继续保持学校第一(占全校获准数1/4),获“2018年度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项,获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项,“陕西省膜分离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成立“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



  • 2016

    本科专业共计招生490人,毕业 449 人;招收博士生30人,授位博士生26人;招生硕士生 301人,毕业硕士生255 人;在职专业学位共计招生25 人,毕业在职专业学位16人。开展硕士“翠英计划”招生工作,选拔翠英计划考生24名, 招收推荐免试研究生37名。王怡教授同时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王磊、刘艳峰教授获“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黄廷林团队负责的科研项目“水源水质污染与富营养化控制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15

    2015年招收本科生468人,毕业 399 人。招收博士生 27 人、授位19 人;招生硕士 297 人,毕业247 人;在职专业学位招生22人,毕业20人。推荐免试研究生招生数量由2014年的30人提高到2015年的37人,选拔萃英计划考生 68 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顺利通过第三次住建部专业评估;环境工程专业圆满完成了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结题验收工作。2015年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被评为校先进院系第一名。



  • 2014

    本科专业共计招生463人,毕业 253 人;招收博士生 30人,授位博士生 16 人;招生硕士生282 人,毕业硕士生 251 人;在职专业学位共计招生30人,毕业在职专业学位 10人。选拔萃英计划考生34名,接收研究生推免生32人。5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顺利通过专业复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被评为陕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王怡教授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成为我院首位、全校第四位获得该项目的教师。刘艳峰为带头人的团队入选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014年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在学校院系考核成绩为第一名。



  • 2013

    本科共计招生467人,毕业 208 人;招收博士生 27 人,授位博士生 16 人;招生硕士生 268 人,毕业硕士生 264 人;在职专业学位共计招生16人,毕业在职专业学位 14人。首次开展硕士“翠英计划”招生工作,选拔翠英计划考生35名。金鹏康为带头人的团队入选2013年度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李安桂入选2013年度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13年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被评为校先进院系第一名。



  • 2012

    4个本科专业共计招生466人,毕业 194 人;招收博士生 31 人,授位博士生 25 人; 4个硕士点共计招生 275 人,毕业硕士生 248 人;在职专业学位共计招生15人,毕业在职专业学位 12人。以黄廷林为带头人的“西北城镇水资源再生利用与水质安全保障”教育部长江学者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顺利通过由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环境工程专业获准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获准陕西省“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2011

    4个本科专业共计招收13个班级392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各招收4个班,环境工程专业招收3个班,环境科学专业招收2个班。2011年本科毕业183人。共计招收博士生30人,招收硕士生273人。毕业博士生25人,毕业硕士生200人,毕业工程硕士6人(截止9月)。“环境工程专业”获准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被评为校先进院系第一名。



  • 2010

    2010年我院4个本科专业共计招生247人,毕业168人。招收博士生27人,毕业博士生18人;共计招收硕士生283人,毕业硕士生162人;在职专业学位共计招生12人,毕业在职专业学位8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获准国家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立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获准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立项。“环境科学”专业获准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我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78级校友候立安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于2010年1月应邀回母校应聘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 2009

    4个本科专业共计招生197人,毕业187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获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获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立项。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陕西省108家涉评流动站中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9年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被评为校先进院系第一名。



  • 2008

    2008年学院4个本科专业共计招生184人,毕业312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被评为陕西省特色专业。“环境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市政工程”、“环境科学”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获准立项建设,2008年陕西省拨付重点学科建设费430万元,连续支持3年。黄廷林教授为带头人的“西北城镇水资源再生利用与水质安全保障”科研团队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创新团队,成为我校首次入选的教育部创新团队。2008年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被评为校先进院系第一名。



  • 2007

    “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顺利通过教育部考核评估。环境工程专业被评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2007年9月2日“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成为我国西北地区该领域唯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个本科专业共计招生183人,毕业380人。累计招收研究生205名,其中博士生15人,工学硕士生173人,工程硕士生14人;高教硕士3人。累计毕业研究生175名,其中博士生11人,硕士生 147 人。



  • 2006

    共毕业研究生14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5人,硕士研究生114人,工程硕士29人。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共计招收研究生231 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186名,工程硕士23名。黄廷林主持的国家“863”(分项课题)在天津市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验收。这是我校在水环境领域首次承担完成的高层次国家“863”课题。王晓昌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通过国家基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是我院独立承担完成的首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005

    环工学院办公实验大楼11月交付使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全票通过建设部专业评估,并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本年度本科招生规模调整为6个班,招生181人,研究生扩招为191人,研究生招生规模首次超过本科生。首届双语班学生毕业,有10人提前一年考取研究生。



  • 2004

    “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论证。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获准增设“环境材料”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被评为校级名牌专业称号;完成了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003—2004年度报告。



  • 2003

    获准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同时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环境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的院系。以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遵循优势互补原则,由我院牵头,与西安理工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联合申报了“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创了非部属高校设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先河。“环境工程专业”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 2002

    环境工程学科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全国4个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之一。组建了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初步实现了人员的合理调配,有限设备及经费的综合利用。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被评为校先进院系。



  • 2001

    首次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再生利用研究》(王晓昌主持,黄廷林、彭党聪、王志盈、王元、刘晓君等参加),资助额130万元。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通过省教育厅评估。本年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被评为校先进院系。



  • 2000

    市政工程学科获准博士学位授予权。至此,我院三个主要学科均具有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学科群实力又上一个新台阶,学科建设居国内先进、西部地区领先的地位。成立环境科学专业,并首次招生。



  • 1999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正式挂牌。人事部批准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我院给水排水、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获得培养博士后资格。




  • 1998

    国务院学位办学[1998]44号文件批准了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向学校提交了将环境工程系更名为“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的请示报告。学校同意将环境工程系更名为“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 1997

    建筑热能工程学科硕士点顺利通过评估。获准成立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专项设计资质获得国家环保总局和建设部批准。其中大气设计甲级资质,水与噪声设计乙级资质。





  • 1996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4次会议批准,环境工程学科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环境工程博士点首次正式招生。给排水工程专业增设建筑设备方向并正式招生。




  • 1993

    教研室机构调整:“热工”、“流力”合并为热工流力教研室,“环境工程”、“环境监测与生物学”教研室合并为环境工程教研室。专业实验室改由系直接领导,包括环境工程实验室、供热通风与空调实验室及给水排水实验室。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取得市政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市政工程学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 1992


    “供热与空调工程”专业更名为“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



  • 1990

    环境工程专业成立15周年总结;举行纪念大会和展览会。所承担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课题中的五项子课题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




  • 1986

    成立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室,取得国家环保局颁发的专项评价证书(大气、水、土壤、噪音、作物等)。



  • 1984

    建筑热能工程学科与环境工程学科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冶金部批准建立环境工程研究所。




  • 1980

    环境工程学科首次招收“水处理”方向研究生。卫生工程系更名为环境工程系,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专业更名为环境保护专业。




  • 1977

    恢复教研室建制。设有“供热通风”、“热能热工”、“给水排水”、“流体力学”、“三废治理与综合利用”(简称“环保”)等五个教研室。国家恢复高校统一招生、理工本科改为四年制。“三废治理与综合利用”专业,作为我国首批建立的环境工程类专业开始招生。




  • 1972

    1972年至1976年,两个专业每年招收具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学制三年。1974年,给排水实验楼建成。



  • 1966

    1966年6月开始停课,1966-1971年停止招生。



  • 1962

    两个专业教研室调整为暖通、热工、给排水、流体力学四个教研室。水力学实验室建成,开出部分实验。



  • 1957

    聘请前苏联专家、著名暖通教授马克西莫夫博士来校任教;供热通风专业首次招收研究生六名。



  • 1956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是由迁校合并的原东北工学院供热供煤气与通风专业的教工和二、三、四年级学生,以及青岛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和苏南工专的部分教师组建而成,时称“卫生工程系”。设有“供热供煤气与通风工程”(以下简称供热通风)和“给水排水工程”两个专业。卫生工程系下设暖通教研室、给排水教研室、外文教研室、机工教研室和附属机工厂。同年秋季,两个专业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新生。



电话:029-82202729

邮箱:emes@xauat.edu.cn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邮编:710055

  • 官方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