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环境大讲堂第32期|何涛研究员阐释层层自组装纳滤膜 创新成果

作者:杨扬

发布时间:2025-09-22

点击次数:

2025年9月20日,环境学院第32期环境大讲堂在雁塔校区东阶201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何涛研究员作题为《层层自组装纳滤膜的设计和应用》的学术报告,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旭东教授主持讲座,吸引了约120名师生参与。

何涛研究员在报告中系统阐释了层层自组装(LBL)纳滤膜在离子分离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通过实验数据与多尺度设计框架构建,团队提出“PAH过度补偿调控策略”,并揭示“熵增驱动”这一颠覆性理论——即LBL膜组装的核心驱动力源于熵增效应,为膜材料设计提供全新理论支撑。针对产业化瓶颈,研究指出耐盐稳定性是LBL膜应用的关键挑战,团队通过微热分析技术突破传统认知,为盐湖卤水镁锂分离、高盐废水处理等场景提供了关键技术路径。

在交流环节,史昕欣副教授及两名研究生就纳滤膜性能优化、产业化难点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何涛研究员逐一给予专业解答与方向建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本期大讲堂通过对LBL纳滤膜熵增驱动理论、PAH调控策略及耐盐稳定性突破的阐释,搭建了离子分离领域产学研对话平台,有效支撑环境学科研究深化,同时锤炼研究生科研思维,为盐湖卤水镁锂分离等场景提供关键技术参考。

主讲人简介

何涛,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研院研究员,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Desalination杂志主编和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执行编辑。承担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和面上等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科研兴趣:中空纤维纳滤膜、卤水提锂、多孔材料的孔结构形成机制等。层层自组装(LBL)纳滤膜以水为溶剂,通过聚电解质自组装成膜,是新型、绿色纳滤膜制备技术。尽管LBL纳滤膜已经被证明在离子分离等领域具有优异性能,但是如何设计和构建高选择性分离层尚不明确。本报告将阐述团队在基膜结构设计、自组装机制、过度补偿、耐酸耐盐稳定性等方面的新结果,以及中空纤维LBL纳滤膜在盐湖提锂、磷酸净化、海水淡化等场景中应用。

电话:029-82202729

邮箱:emes@xauat.edu.cn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邮编:710055

  • 官方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