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办学历史与重大事件
1. 专业办学历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健全人格、良好人文素养和宽厚工程基础,特别是“一带一路”和西北地区城乡建设与发展需要,掌握数学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与水的社会循环相关的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具备较强的施工、运营管理、设计和研发能力,能够解决给排水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持续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骨干人才。毕业生主要在政府、规划、环保、经济管理等部门和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高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研发、教育等工作。
表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信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于1956年,是全国最早创办该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经过68年的发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国内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目前已通过四轮专业评估认证(2005、2010、2015、2020年),为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进入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专业在我国西北地区最早形成了包括本科生、市政工程硕士生(含工程硕士)和博士生(含工程博士)在内的全部人才培养层次,设有市政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专业成立以来,累计培养了4900余名本科生、1900余名硕士(含在职工程硕士)和90余名博士,众多杰出校友已经成为国家机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教授为我校1978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友。
2. 专业办学重大事件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并校之初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专业的重要事件见表2所示。1956年招收5年制首届本科生;1982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与环境工程共同招生),1993年获市政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获准市政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具备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全部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层次。专业发展过程中重要事件的时间节点见表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全国历届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评估委员会委员单位,黄廷林教授担任全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卢金锁教授担任全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
表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重大事件
3. 专业教研室师资情况
给排水教研室现有教师4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讲师2人,师资博士后9人。教师中包括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5人)、宝钢优秀教师(3人)、陕西省科技新星(5人)、陕西省优秀留学归国人员(1人)、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3人)。
教授:黄廷林、任勇翔、李志华、刘永军、袁宏林、徐金兰、卢金锁、朱维晃、孙昕、苏俊峰、陈荣、文刚、张建锋、熊家晴、李倩、李凯、唐欢、张志强;
副教授:解岳、李伟、马晓妍、胡以松、张卉、邓林煜、程亚、庞鹤亮、王高骏、杨垒、胡瑞柱、田识琪、杨静、雷振;
讲师:王旭冕、李楠;
师资博士后:万琪琪、白一涵、王渲、蓝君、陈睿、王晓丹、王瑾、李文倩、高赞。
二、立德树人重要成果
经过教研室43名老师的共同努力,高质量完成了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
1. 人才培养
2024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学位硕士招生56人,毕业51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6.1%;专业学位硕士招生92人,毕业9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5.6%。本科生招生人数198,毕业人数188,就业率94.15%,升学率46.28%。
表3 2024年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表
1. 学生获奖
2024年给排水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和文化体育竞赛中表现优异,本科生共获国家级奖项37项,省级奖项73项;研究生共获国家级奖项30项,省级奖项25项。
表4 2023年给排水专业学生国家级以上获奖概况表
1. 教学改革与获奖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优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凝练专业方向、深挖专业内涵等措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形成特色优势。2024年取得了以下成果:
(1)平台支撑-校企协同-项目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陕西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黄廷林);
(1)获批第三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并推荐评选国家级教学一流本科课程1门:《湖泊水库水体污染控制虚拟仿真实验》(孙昕);
(2)第五届省级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王旭冕;
(3)陕西省土建学会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6人:其中卢金锁、王俊萍获一等奖;文刚、袁宏林、张卉获二等奖;邓林煜获三等奖;
(4)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1人:张志强;
(5)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任务“揭榜挂帅”项目1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创新创业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程亚等人);
(6)获校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张志强;
(7)第四届校级优秀教学课件一等奖:张志强、王旭冕;
(8)第八届“青年教师标兵”:李凯;第十一届“教坛新秀”:庞鹤亮,程亚;
(9)2023-2024学年校“优秀主讲教师奖:王旭冕,程亚;
(10)发表教改论文1篇:《新工科理念驱动的课程创新与实践:以“水工艺设备基础”为例》(张志强等人);
2. 教材与课程
(1)获批第三批陕西省一流课程1门:《水质工程学》(张建锋);
(2)新出版教材一本《环境分析化学实验》(吴蔓莉、文刚),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3)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重点项目1门:《泵与泵站》王旭冕;推荐评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1门:《水分析化学》(文刚);
(4)获批校级“三百课程”5项:《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黄廷林)、《发明创造思维与水处理技术变革》(李志华)、《水工艺设备基础》(张志强)、《泵与泵站》(王旭冕)、《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程亚);
(5)推荐评选省级“十四五”规划教材2本:《水文学(第六版)》(黄廷林)、《水工艺设备基础(第四版)》(黄廷林),其中《水工艺设备基础(第四版)》(黄廷林)推荐评选国家级规划教材;
(6)申报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水工艺设备基础》(卢金锁)、《水质工程学》(张建锋)、《湖泊水库水体污染控制虚拟仿真实验》(孙昕)。
三、科学研究重要成果
1. 科研项目获准
2024年给排水教研室承担纵向项目共26项(见表5),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项,省部级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一般项目6项,厅局级重点项目1项,厅局级一般项目3项,其他项目2项,共获批科技合同额1039.8万元;承担横向科研项目21项(见表6),合同额681.546万元。
表5 2024年给排水教研室承担科研项目列表
表6 2024年给排水教研室承担横向科研项目列表
2. 科研获奖与人才称号
2024年给排水教研室新增1名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三秦英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1名陕西省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获得者;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与促进奖优秀奖1项;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得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项。
表7 2024年给排水教研室科研获奖列表
3. 科研论著和专利
(1)论文
2024 年给排水教研室共发表论文 197 篇,其中 SCI 论文 148篇, SCI一区论文 93 篇,中文论文 49 篇。论文列表见表 8 所示。
表 8 2024 年给排水教研室发表论文列表
2024年给排水教研室共申请专利20项,授权20项。主要授权专利见表9所示。
表9 2024年给排水教研室专利申请/授权列表
(3)专著/标准
2024年给排水教研室发布实施标准2项,发表著作2项,详细见表10。
表10 2024年给排水教研室专著/标准列表
1. 科研平台获准
到目前为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可以依托的学院平台包括国家级平台3个,省部级平台11个,西安市级平台2个,部分平台见表11所示。
表11 2024年给排水教研室科研平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