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低碳处理与高值资源化团队面向碳达峰碳中和与污水资源化战略目标,围绕废水低碳处理及高值资源化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了理论研究、技术开发、示范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为废水处理从传统“以能耗能、以排控污”的末端治理向“高效减污、能量平衡、低碳排放、资源回收”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1. 团队架构
团队带头人陈荣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际水协会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为废水处理与资源化,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重点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担任SCI期刊H2Open J主编和J Water Process Eng副主编、国际水协会中国青年委员会副主席、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海外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等学术兼职。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际水协会全球创新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等奖项。

团队现已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拥有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在内的教授5人、副教授8人,以及博士后和博硕士研究生60余人的研发团队。依托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111”引智基地等5个国家级平台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团队构建了完善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创新体系。
2. 关键技术开发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新技术:实现了超短水力停留时间下废水处理过程的能量平衡,大幅降低了污泥产率,显著提升了能源转化效率及系统稳定性。
厌氧氨氧化(Anammox)新技术:成功突破了厌氧氨氧化菌增殖慢、富集难的技术瓶颈,大幅提升了短水力停留时间下高氨氮低碳源度水的脱氮效率。
废水废弃物高值资源化技术与产品:研发了废水废弃物多目标资源化系列技术,制备了污泥基木板胶黏剂、可生物降解塑料、紫膜蛋白、高活性单原子催化剂等高附加值产品。
核心技术:

高值产品:


3. 工程应用
新技术在陕西、江西等省份的应用推广,厌氧资源能源化处理项目包括低浓度市政污水、高污染强度养殖废水、高含固率餐厨垃圾等。显著缓解了养殖污染与周边环境改善的尖锐矛盾,实现了废水中有机质能源化,大幅降低了废水处理过程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4.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际水协会全球项目创新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特等奖、陕西青年科技奖等。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


5. 国际合作交流
团队与国际水协会(IWA)、日本东北大学等国际知名学术组织和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牵头成立了国际水协会未来城市研究院等多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合作机构。陈荣教授入选IWA会士,担任国际水协会未来城市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倩教授担任国际水协会中国青年委员会副主席。近三年成功主办线上线下国际学术会议及高端论坛20余场。引进高端外国专家3人,培养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研究员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