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团队基本信息
城乡给排水管网低碳安全输运团队由卢金锁教授组建,长期从事给排水管网低碳安全输运方向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2、 团队人员构成

3、 团队核心研究方向
针对供排水管网的水质演变和水量突变引发城市安全事故与居民健康风险问题,团队聚焦水力生化耦合作用下不同水平浓度污染物在管道输运过程中非控演变机理和水量突变机制等科学问题,建立管道内外多因素作用下的水质演变控制与收运水外溢风险评估理论,研发安全风险管控技术与装备,构建起“供水-污水-雨水”城市全链条水安全输运体系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机制。
4、 关键技术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项目等9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主持雄安新区"两线一中心"内涝专题研究20余项企业攻关项目;主编专著4部,参编3部,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转化23件),获科学技术奖4项。
(1)供水管网运行过程水质演变风险管控及水质提升理论与技术
团队提出管网前端水质控制和终端风险管控的管网运行安全保障技术方案,研发供水管网水质安全风险管控与水质提升技术及装备,形成以下关键技术:
碱度调控耦合微气泡加载的管网前端除浊抑垢水质提升技术
余氯智能调节管控管网终端生物安全风险技术装备

(2)污水管网水质演变有害气体产生逸散全过程阻控理论与技术
团队以有害气体产生及逸散热点区域识别和作用机制为切入点,构建了有害气体产生抑制和气相空间逸散风险管控的全过程阻控理论与技术成果,形成了以下关键技术:
外源化学措施抑制污水管网有害气体生成理论与技术
新构管网气相拓扑分区强化通风管控有害气体逸散风险理论与技术

(3)雨水管网超负荷下城市涝渗风险评估与防控技术
团队开展了内涝风险评估方法与地下基础雨水渗透防控理论与技术研究,提出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协同作用的城市设施内涝差异化防控新模式,形成了以下关键技术:
城市地下设施内涝风险评估理论与防控技术
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区雨水导向性下渗技术

5、 典型应用案例
供水管网运行过程水质演变风险管控及水质提升理论与技术成果形成产业化技术1项、新装备2套,在部队野战基地、全国十四运场馆、西安市、铜川市、银川市等地居民区应用9项,实现“水垢零投诉、龙头氯稳定达标”目标,净水成本大幅度降低。

污水管网水质演变有害气体产生逸散全过程阻控理论与技术成果形成新工艺1项,在安康、六安、固原等地建成示范工程6项,危害气体浓度大幅度降低,管网维护费用显著降低。

雨水管网超负荷下城市涝渗风险评估与防控技术成果在雄安新区“两线一中心”重大工程、西安12条地铁线、南宁车辆段应用,多次暴雨验证可靠,保障当地轨道交通重要设施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6、 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情况
形成产业化技术2套、新装备和工艺4项,在雄安新区、陕西省、山东省等多地转化应用;共建全国管网创新联合体,创建排水管网提质增效工程中心;资政建议受省委、省政府采纳。
7、 行业影响力及荣誉
(1)重要行业兼职
团队核心成员兼任行业重要学术兼职20余人次,包括住建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委员、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给排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水协会(IWA)恶臭与挥发性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
(2)奖励荣誉
团队核心成员获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重要奖励荣誉30余项,包括中国“水业人物”、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宝钢优秀教师、陕西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
8、对外交流合作
团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主旨/主题报告40余次,组织举办环境领域学术会议13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