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本科生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环境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新生入学关键时期,师生协同发力带领学生走进“思政大课堂”,引领学生立大志、树长志,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帮助学生更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节奏,为培养环境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以德铸魂有高度上好理想信念教育“第一课”
在学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关键成长阶段,学院充分整合自身学科优势与育人平台资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有效引导青年学子筑牢信仰根基、坚定理想信念。
军训期间,辅导员李虎以“歌声中的党史”为主题,为新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专题团课。他围绕《国际歌》《八角楼的灯光》《十送红军》《游击队之歌》等经典红色旋律,将中共一大、井冈山斗争、长征与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阶段娓娓道来,在旋律与故事中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通过鲜活的音乐案例与恳切的语言叙述,抽象的“初心使命”变得可感可触,责任的种子悄然播撒在新生心中。这堂以歌声为纽带、以故事为载体的思政课,摆脱了生硬说教,让崇高信仰在旋律与叙事中自然浸润,直抵心灵。

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环境学院为全体新生精心策划“一封家书”温情活动,鼓励同学们执笔抒怀、以信寄情,将初入大学的成长体悟、对家人的深切牵挂与那些未曾言说的感激,倾注于字里行间,封存进一封封即将寄往远方的信笺。活动不仅传承了“见字如面”的中华传统情感表达方式,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感恩意识与情感素养,为新生融入大学生活注入了温暖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开拓视野有广度上好职业生涯规划“第一课”
入学教育期间学院积极拓展行业资源,引导专业学子立足专业,了解行业,激励新生努力成长为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坚定新生深耕环保专业、紧跟时代趋势的决心。
9月22日下午,环境学院邀请北控水务集团北水教育中心总经理、全国生态环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秘书长、北控水务(现代)产业学院院长冀广鹏以“环保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为题面向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冀广鹏以北控水务集团“之”字型+纵深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多位优秀青年毕业生的成长案例,为新生们生动阐释了如何成为一名有潜力的实干者。
冀广鹏鼓励新生努力突破“T型”知识结构的壁垒,向着专业深度与领域宽度上均有建树的“π型”要求不断努力,成为“懂工艺、通AI、善管理”的复合型行业人才。结合行业需求与企业实践,冀广鹏还向新生们提出五点发展建议:筑牢专业根基,构建“专业+跨界”能力;重视实践历练,通过实习与赛事提升解决问题能力;锤炼基本素养,培养“靠谱、放心”的职业品质;保持积极心态,善用挑战促进成长;坚持终身学习,以持续迭代的能力应对行业变化,铸就“随时能起飞”的竞争力。



启智润心有效度上好专业介绍引导“第一课”
立足专业导学和素质能力培养,学院坚持实施“11265”立德树人行动计划,教育引导学生透过专业课程领略环境学科博大精彩,透过环境学科感悟生态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使命担当,促进师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9月21日,环境学院各教研室集中面向2025级本科新生开展学业发展专题指导活动。各专业负责人从专业设置背景与历史沿革出发,系统介绍了我校在环境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荣誉成就以及行业影响力,清晰勾勒出专业发展的整体脉络,助力新生增强对学科背景的认知与专业认同。教研室教师围绕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科发展方向与就业前景等关键内容展开说明,重点阐释了课程逻辑结构与毕业学分要求,引导新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未来做什么”这一贯穿大学学习阶段的核心问题。各学业指导老师分组与新生展开面对面沟通,耐心解答同学们在专业学习与未来发展方面的疑问,并结合教学经验与行业动态,为每位同学提供了富有针对性的学业规划建议。



9月24日,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面向新生分专业举办了朋辈经验分享会,围绕学业规划、科研竞赛、学生工作与社会实践等主题,开展了系统而富有实效的经验交流。22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刘增垚同学从“大学五问”切入,引导大家思考大学最好的状态、最重要的能力以及如何面对“内卷”;22级环境工程专业陈昱如同学从学生工作与社会实践角度分享了她的成长轨迹。她建议同学们用好培养方案和学习手册“两大法宝”,积极主动规划未来,通过探索属于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22级环境科学专业侯紫涵同学则以“简历填色游戏”为喻,系统梳理了大学四年的阶段性任务,分享了高效学习的具体方法。她鼓励大家敢于“自找苦吃”,积极参加科创项目,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
学科前沿有深度上好环境学科“第一课”
新生教育期间,学院积极引导新生与大师对话,营造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文化氛围,帮助新生走进学术前沿。9月26日下午,学院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军,为环境学院全体新生开展了以“环境科学与健康”为题的线上讲座。

在专题讲座中,马军院士以十九世纪英国霍乱大疫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与环境学科之间的深刻关联。他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与城乡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剖析未来城乡水系统的发展路径,并勉励同学们扎实掌握专业基础,为未来成长筑牢根基。结合团队最新科研成果,马军院士进一步分享了科研创新的方法与路径,激励学生在专业学习与科技创新中不断突破。他强调,环境领域未来前景广阔、大有可为,鼓励同学们坚定学科自信、增强专业认同,不断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潜能,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环境学子的智慧与力量。
跨界实践有宽度上好创新创业“第一课”
学院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同学们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热情,助力同学们提升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2025年10月10日,环境学院在草堂校区紫阁大礼堂成功举办2025年创新创业教育宣讲会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启动仪式。校团委邓博文老师围绕创新创业竞赛政策与备赛要点展开专题指导讲解,就选题方向、撰写技巧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展开分享。他表示参赛作品应扎实全面呈现研发背景、项目起源、调研攻关过程与核心技术逻辑,并结合作品案例,生动讲解了优秀项目从构思、完善到展示的全流程,为同学们提供了深刻而实用的竞赛指导。贾明阳同学和董一豪同学细致讲解了“哲学社科调研报告如何撰写”“挑战杯如何正确选题”等关键问题,分享了优秀的思路与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同学们对创新创业竞赛的认知。


筑牢底线有强度上好安全纪律学习“第一课”
为增强全体新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9月22日晚,学校面向2025级本科新生开展安全主题开学第一课。课程围绕电信诈骗宣传、交通出行安全、校园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大学生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等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学院也同步开展“2025级本科生年级大会”进行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从“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强调了日常纪律和管理要求,引导新生自觉遵守规定,以安全、健康的状态开启大学新生活。




细致关怀有温度上好学习生活适应“第一课”
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解答入学初期的各类疑问,学院在新生入学期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多角度、全方位的入学教育与交流活动。通过思想引领、榜样示范与政策宣讲,各班级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完成班委选举,详细介绍校规校纪及奖助资助、党团发展等制度;院团委、学生会及新媒体运营中心也开展纳新宣传,并组织新老生交流座谈会,有效增强集体凝聚力。在理论学习方面,学院组织全体新生系统学习《学生手册》,引导大家撰写学习心得和“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帮助同学们养成自主思考和主动规划的能力。此外,学院持续推进晨读晨练、晚自习与安全卫生大检查等工作,帮助学生强健体魄、磨砺意志,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在实践环节,学院还组织新生球赛、秦岭环保宣讲等独具特色的文体活动,全面助力新生融入大学生活。


审核 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