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环境学院在716报告厅召开了2026年度国家基金申报动员会。副校长陈荣、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艳峰出席会议并作指导,学院领导班子及全体教师参会。会议由副院长文刚主持。
副校长陈荣在讲话中围绕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一是解析基金评审机制,指出其核心遵循“确认、纠偏、择优”的原则,提醒申请人要高度重视“等级评定”与“支持意见”评价体系的综合影响;二是系统阐述申报要点,强调申报书应确保研究选题底层逻辑正确、内容系统连贯、文本质量严谨,以“工匠精神”打磨申报材料;三是明确学科发展方向,提出学院需以提升影响力与美誉度为目标,推动学科向系统化、交叉性方向升级,鼓励教师聚焦科学问题创新性与独特性,并以积极心态投入科研工作。

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艳峰指出,环境学院在学校科研工作整体提升中表现突出,“十四五”期间国家基金项目数量稳步增长并突破20项,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他表示,科研院将全力支持学院发展,助力教师在重点项目的申报中取得新突破。

副院长文刚系统总结“十四五”基金项目成效及2025年申报工作,部署下一步任务,重点强调联合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申报的战略意义。获准教师史昕欣、刘小燕分享个人申报经验感悟,青年教师雷振作“基金评审流程与申报注意事项”专题报告,形成经验传承与申报能力提升的良性互动。

院长卢金锁就2026年基金申报提出了三点核心要求:一要建立全员重视机制,从学院到团队到个人层层落实责任;二是优化资源配置,为教师申报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营造开放交流氛围,通过多轮论证提升申报质量,巩固学院良好发展态势。
学院党委书记曹宏伟在动员讲话中强调,一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准确把握发展形势,推动工作稳中有进;二要不断拓展发展格局,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聚焦环境领域重大创新课题;三要坚定信心决心,发扬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力争再创佳绩。

本次会议通过政策解读、总结分析、经验分享、部署动员等环节,为2026年度国家基金申报工作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