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生新闻 >> 教务信息 >> 正文

【本科生】点对点指导协同集中指导,强化进度检查保障课设质量——记环境工程教研室加强线上课程设计指导的措施

作者:郭新超、王旭东、史昕欣、苗瑞、王根

发布时间:2022-01-11

点击次数:

2021年12月27日,环境工程专业2018级学生开始进行《水污染课程设计及课程实习2》,恰逢西安市疫情形势严峻,校区实施管控,老师和学生不能聚集,课程设计指导转为线上进行。

根据2020年疫情期间线上上课及线上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线上指导方式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最关键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投入状态老师不易掌握。另外,12月25日研究生考试,该年级学生考研报考率超过50%,考研的学生对水污染课设之前安排的大气污染课设投入有限,欠账多,在水污染课设期间,会花时间补大气污染课设。为提高课程设计线上指导质量,设计指导组做了精心安排,举措如下:

完善课设线上功能群

1、全年级建立了课设QQ群。环境工程专业2018级全年级111位学生和6位指导教师均在群里。该群的功能为:发布消息、通知,线上答疑。

2、各小组建立了小组QQ群。将全年级111位学生化整为零分成6个小组,建立6个小组群,每组指定1位教师专职负责。该群的功能为:专职教师点对点检查公布每位学生课设进度,线上答疑。

3、建立了课设指导组教师QQ群。该群成员为参加课设指导的6位教师。该群的功能为:指导教师交流课设指导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研究对策,统一指导标准和要求。

4、根据需要预约腾讯会议。根据课设不同阶段的需求,预约腾讯会议。例如,最初的课设动员腾讯会议,两天一次集中指导答疑腾讯会议,根据学生需要临时安排的指导答疑腾讯会议等。

5、电话指导。课设过程中,对某些问题,QQ留言指导讲不清的,教师和学生直接通电话,沟通解决,高效便捷。

丰富课设指导教师配置

1、分组教师点对点指导

指导组教师共6位。每位指导教师负责一组18-19位学生,要求做到“人盯人”、“点对点”。分组教师掌握本组每位学生的联系方式,负责课设考勤、课设进度、指导答疑、情绪疏导等,并把本组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反馈给指导组。分组教师负责每天检查、询问本小组学生的课设进度,做好记录,对发现的错误及时指出并要求修改,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答疑。对无进度也不和老师联系的学生,指导组要求分组指导教师主动电话联系学生,问清楚无进度不联系的理由,强调课设纪律,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一个都不能少”。

2、指导组集中指导

为了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指导组每两天组织一次集中指导答疑,以线上会议的方式进行。集中答疑的前一天,各小组把学生存在的问题收集好,由集中指导答疑教师提前准备。集中指导答疑线上会议时,除了解答已收集的问题,还针对现场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集中指导答疑每次安排2位教师,由具有多年指导经验的教师和青年教师组合。集中指导具体如下:

12月29日,王旭东、苗瑞老师集中指导药剂配制过程中药品的选择与计算

12月31日,于莉芳、史昕欣老师集中指导构筑物、加药罐等设计计算

1月4日,郭新超、王根老师集中指导总平图、高程图等图纸绘制

1月6日,王旭东、苗瑞老师集中指导高程图中构筑物高度的确定,泵和管道设置阀门需要注意的问题

1月8日,郭新超、王根老师集中指导水力高程布置及设计计算

、课设进度与质量保障

1、掌握学生信息,督促课设进度。

课设指导过程中,指导组发现,只是建群是不够的,有些学生加群缓慢,有些学生进群后对老师的通知、询问不理不睬。为了消除盲区,避免学生长期“失联”,指导组主动联系学院学工办协助,掌握了每位学生的电话联系方式。小组教师对有“失联”苗头的学生,主动联系了解进度情况,问清楚困难,想办法帮助学生投入课设。

2、对进度正常学生的鼓励措施

设计任务书中明确设置了进度节点,指导过程中鼓励学生按照正常进度节点完成课设任务。按期完成并提交设计成果的学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平时成绩有奖励加分。

3、对进度缓慢学生的补救措施

有些考研的学生由于补大气污染课设,水污染课设开始的第一周几乎无进度,不好意思和老师讲。指导组要求每位指导教师主动联系本组此类学生,问清楚情况后,多鼓励学生,放松心态,指出慢点儿不要紧,只要认真踏实做,保证质量,尽量赶进度,不虚度光阴就好,给学生以信心。

对确实不能如期完成的学生,适当延期,多给3天时间提交设计成果,目的是确保质量。

以上措施是指导组全体教师根据线上指导的特点和难点,本着以本为本的原则,通过点对点指导和集中指导结合,强化进度控制而提出和践行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对确保课设质量有所帮助。



电话:029-82202729

邮箱:emes@xauat.edu.cn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邮编:710055

  • 官方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