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环境学院“聚力创新,交叉融合”第七期学科前沿青年讲座顺利举办

2021-12-08 作者:张潇,张睿 编辑:张璐 来源:研究生/科研办

12月7日下午,环境学院“聚力创新,交叉融合”第七期学科前沿青年讲座在学院716报告厅举行,本期讲座采用线上下同步方式进行,特邀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双聘教授顾继东、我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研室王高骏、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宫飞祥和环境工程教研室殷亚楠担任主讲嘉宾,相关方向师生近200余人与会交流。讲座由环境学院副院长张海涵教授主持。

图1 副院长张海涵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副院长张海涵对四位主讲嘉宾参与本期活动表示感谢,随后他简要介绍了各位嘉宾的研究方向及个人学术成果等相关情况。

图2 顾继东教授作专题报告

因疫情影响,顾继东教授在线上做了关于《厌氧氨氧化的科学和技术应用》的学术报告。他首先列举实例对厌氧氨氧化菌进行详细介绍,并指出其在结构、反应、生成化合物肼方面的特殊性且易被代替的特点;接着阐述了厌氧氨氧化菌的发展历史;最后结合台湾污水处理厂实例,指出15N同位素标记法测定厌氧氨氧化发生强度时,能在溶解氧方面予以控制,利于创造适合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的环境。

图3 王高骏、宫飞祥、殷亚楠三位老师分享报告

王高骏老师以《生物炭强化厌氧发酵效能的原理》为题,主要介绍基于生物炭强化的厌氧发酵新技术,讨论了该技术中生物炭的作用机制,提出了以热解-厌氧发酵为核心的生物质废弃物“减碳汇能”资源化新模式;宫飞祥工程师以《面向应用均相阴离子交换膜材料的设计、开发及性能》为题,主要介绍均相阴离子交换膜制备技术和研究体系,并指出均相阴离子交换膜在燃料电池、扩散渗析以及电渗析领域的研究成果;殷亚楠老师以《生物炭对堆肥中微生物代谢网络的影响机制》为题,指出好氧堆肥的效率受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影响,围绕生物炭的性质,分析生物炭对堆肥中微生物酶活性和代谢活性的影响。

图4 讲座现场

通过本次学科前沿青年讲座,同学们充分了解到了关于厌氧氨氧化、生物炭、均相阴离子交换膜等领域的前沿知识,提升了专业素养,启发了创新思维,有助于进一步指导自身科研实践。


主讲人简介:

顾继东,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和以色列理工学院双聘教授。多年来从事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在环境微生物和环境毒理领域发表SCI学术论文400余篇,引用19657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714次。论文已发表在Nature Sustainability, ISME Journal, Microbiome,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 Biotechnology Advances, Water Research, mSystem, mBio,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专著中贡献40余章节。论文h指数为73,i10指数为349(Google Scholar Citation)。2013年以来保持世界顶级1%科学家行列(Web of Sciences)。

王高骏,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研室,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物炭强化厌氧发酵技术、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理论。以第一作者在J. Hazard. Mater.等Top期刊发表论文10篇(一区8篇),单篇最高被引>130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任Renew. Sustain. Energ. Rev.等期刊审稿人。

宫飞祥,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吸附分离、膜材料开发及过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5项,主持企业项目、参与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十多项。在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2015年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

殷亚楠,环境工程教研室,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有机废弃物无害化与资源化。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一作SCI论文9篇,入选ESI热点论文1篇,高被引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

   CopyRight © 2012-20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