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环境学院2026年国家基金申报专题讲座在学院712会议室顺利举办。此次活动聚焦提升教师基金项目申报能力、拓宽科研国际合作视野,吸引了近四十余位教师踊跃参与。讲座由学院副院长文刚主持。
文刚在开场讲话中着重指出,国家基金项目是支撑高水平科学研究、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力量。他表示,本次讲座不仅注重提升项目申请书质量,更致力于引导教师们积极探索和申报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以拓宽科研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首位主讲人李倩教授围绕《基金申报的一点浅见》展开报告。她系统梳理了国家基金申报的核心要点,并强调选题须立足国家战略与真实工程问题,避免“无中生有”“空中楼阁”“学术套娃”三大误区。申报书应逻辑严密,尤其在立项依据部分需通过“六问”框架清晰阐述研究必要性、创新性及可行性。她结合评审经验,指出题目需突出关键词,内容排版应简洁美观,并建议申请者应充分利用学院评审反馈,对申请书进行至少两个月的反复打磨,以提升项目竞争力。

随后,吴蔓莉教授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申报交流》为主题,分享了成功申报中阿合作交流项目的宝贵经验。她深入解读国际合作项目申报流程与关键要点,提醒申报者要密切留意官方指南发布,着重强调“持有在研国家基金项目”是申报的前提条件。此外,她还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说明如何有力论证申请理由、精准衔接在研项目内容以及制定可行合作交流计划,为教师们开启了国际合作会议类项目申报的实践窗口。

整场讲座内容翔实,针对性强,现场交流互动踊跃。此次活动为学院教师搭建了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有效启迪了科研思维,对推动学院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国际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