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务动态 >> 正文

【本科生】“云”中守望 共“课”时艰 环境学院多措并举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不减、标准不降”

作者:杨福玲

发布时间:2022-01-16

点击次数: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的学风建设,确保线上教学高效有序进行,环境学院向全体学生发出了《同心战“疫”,静心笃学,一封线上教学学风建设倡议书》,要求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习习惯、适应学习模式、维护网络安全,营造努力学习、砥砺奋进的学风新气象。同时,各教研室积极行动,精心策划,启动本科在线教学预案,对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实习实践等教学工作做了调整安排,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有效开展线上教学,确保“质量不减、标准不降”,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正常教学的影响。各教研室及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学业指导活动,认真分析教情学情,精准服务学生。师生牵手“云端”,架起了传授真知的温情桥梁,在竭力阻断疫情传播风险的同时,确保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同步有序进行。

一、对标线下找差距,确保线上教学有实效

开展线上教学以来,环境工程教研室从线上教学的任务点发布、学生访问数、教学资料、课程互动、教学日历、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研讨,要求本专业教师要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查遗补漏、固强补弱,确保线上教学有实效。针对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环工教研室吸取2020年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及线上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为了避免学生的学习投入状态老师不易掌握、考研学生对大气污染课设投入有限、在水污染课设期间会花时间补大气污染课设等具体问题,环工教研室精心安排,从完善课设线上功能群、丰富课设指导教师配置(分组教师点对点指导+指导组集中指导)、课设进度与质量保障等各方面加强对环工专业本科生的专项指导教学,其中在课设进度与质量保障方面,教研室从掌握学生信息、督促课设进度、对进度正常学生的鼓励措施、对进度缓慢学生的补救措施等方面分层分类进行了详细指导,采取线上+其他网络指导的教学形式,确保每一位学生学习指导全覆盖。在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阶段,努力实现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的同质等效。

二、优秀课堂经验分享,查找短板补不足

环境科学教研室从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课堂互动等方面入手,针对可能会出现的网络故障、在线教学平台交互性不足、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不佳等线上教学问题进行了研讨分析,认为应该做到课程准备充分、重点难点清晰、讲授深入浅出、师生互动活跃,同时可以学习慕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学资源要丰富多样,可以有视频、PPT等形式,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方法也应紧跟教学效果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和改善。同时,环境科学教研室还组织了由环境科学专业教师组成的四个学业指导组根据2018-2021级四个年级本科生的实际情况,就考研安排、本硕一体化选课、线上教学等事宜进行了指导,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做好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疏导工作。环境科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张崇淼教授与主任吴蔓莉教授希望同学们在提高自身防护意识的同时也提升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为课程学习和创新创业竞赛早做准备,及时掌握课程动态,提早准备上课所需的软硬件设备,确保不耽误每一节课程。

三、线上教学早着手,教学路上齐奋进

给排水教研室也高度重视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活动,认真贯彻学校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教学的部署和要求,认真研究部署本专业线上教学工作并召开专门会议,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并给同学们讲解了即将开始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课程设计的大致安排,强调毕业实习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的不同,详细介绍了两门课程的主要课程安排与考核评分细则,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更新观念,以更主动的姿态深度参与教学,探索与实践,真正做到“学会学习”,给排水教研室的老师们建议同学们充分利用疫情期间的时间研读专业经典教材,补齐专业知识短板,为今后的读研、工作做好知识储备。同时给排水教研室还充分发挥团队建课的优势,共同为全体给排水专业本科生开展了“抗疫治学”系列活动,效果良好。

疫情之下,温情不减。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环境学院坚持“保障先行,提前建好“线上课堂””、“多方联动,确保“防疫上课两不误”、“运行井然有序,线上线下课程等质同效”的原则开展的一系列线上学业指导,上好师生共保教学秩序的“实践课”,讲好迎难而上、战疫必胜的“信心课”,保障了线上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为优良学风创建持续助力。希望我们携手共进,戮力同心,砥青春之志、担防疫之责。以实际行动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中展现环境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我们坚信寒冬终将过去,春天必会到来!

电话:029-82202729

邮箱:emes@xauat.edu.cn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邮编:710055

  • 官方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