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务动态 >> 正文

【研究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12

点击次数:

一、学位点建设基本情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源于1956年并校时的卫生工程系,是国内首批建设的环境类学科之一。1977年招收全国首批环境工程本科生,1984、1996、2000年分别获硕士点、博士点、博后流动站,2002年入选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单位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单位,环境与生态学位列全球ESI前1%。学位点具备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人才培养的全部层次,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同时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环境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创新团队的重要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重大突破。

(一)培养目标

针对我国环境生态保护重大需求下的高质量发展以及“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发展战略下产业转型所不断产生的环境保护新问题,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勇于开拓、勇于创新,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结合本学科的优势研究方向,实现理论创新与关键技术突破,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的高层次环境类专业技术人才。

(二)学位标准

本学位点博士毕业生应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工作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工作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取得能够反映其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相关学术成果。具体要求按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申请学术型博士学位学术成果要求和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研究生申请学术型博士学位学术成果要求(2021版)执行。

本学位点硕士毕业生应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常用的工具性知识,具有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取得能够反映其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相关学术成果。具体要求按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学术成果要求和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学术成果要求(2021版)执行。

(三)培养方向与特色

针对我国西部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本学位点历经老中青几代人的建设、不断凝练培养特色方向,逐渐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五大培养方向,具体见表1。

表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位授权点主要培养方向及特色

(四)师资队伍状况

本学位点的总体师资规模和师资队伍情况见表2。

表2 总体师资规模和师资队伍

本学位点各培养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情况见表3。

表3 培养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五)研究生招生选拔情况

博士研究生招生:2023年度博士生报考人数45人,录取29人,录取比例为64.4%。其中直博1人,硕博连读6人,申请考核22人。985/211院校硕士生源录取比例为4%,本校应届生15人,校外有宁夏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高校。博士招生情况见表4。

表4 博士招生情况表

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人数516人,录取85人,录取比例为16.47%。其中推荐免试10人,萃英计划5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1人,外校主要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40余所高校,生源质量稳定。硕士招生情况见表5。

表5 硕士招生情况表

(六)就业发展状况

博士研究生就业:2023届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15人,就业率80%。73.33%的毕业生前往济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南阳理工学院等高校继续从事科研教学工作,6.67%的博士毕业生进入企业就职。就业单位性质和去向分布显示,博士研究生更加倾向于去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继续从事科研学术工作,少部分毕业生选择科研设计单位及企业工作。

硕士研究生就业:2023届全日制硕士毕业生79人,就业率89.87%,其中升学7人,占比8.86%;去往科研单位12人,占比15.19%;国有企业28人,占比35.44%;民营企业15人,占比18.98%;高等教育单位3人,占比4.41%;党政机关2人,占比2.53%;事业单位1人,占比1.27%;三资企业3人,占比3.8%。

就业去向分析:2023届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就业率89.87%、博士毕业生就业率80%,就业去向多为国有企业、科研设计单位、民营企业,就业单位质量也有所提高。西部地区就业人数41人,占比51.89%。从就业地区来看,毕业生就业聚焦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对西部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的服务贡献程度较高,为区域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支撑,同时学院充分发动教师等资源,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切实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七)研究生奖助情况

本学位点历来重视研究生培养及研究生奖助体系建设,为鼓励研究生多出优秀的科研成果,提高创新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对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进行了调整与完善,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学院根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西建大〔2021〕57号)及相关文件精神,以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相关指标要求为导向,并结合学院实际,在奖助体系制度方面制定了《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选办法》。该办法同时适用于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以及社会奖学金的评选,针对所有符合参评条件的研究生。目前学院研究生奖助包含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社会奖学金以及“三助”岗位津贴(“三助”包括助教、助研和助管)。2023年,本学位点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资助硕士生3人、博士生5人,共8人,资助金额21万元。国家助学金资助硕士生327人,资助金额149.1万元;资助博士生113人,资助金额117.65万元;共资助金额达266.75万元,做到对全日制非定向学生全覆盖。学业奖学金资助硕士生85人,资助金额54.5万元,覆盖率36.53%,资助博士生43人,资助金额59.4万元,覆盖率36.8%。社会奖学金资助博士生2人,资助金额0.6万元,覆盖率2.13%。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研究生党建情况

本学位点2023年以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实抓好主题教育各项任务,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研究生党建情况主要包括:

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以旗帜引领方向,奋斗开创未来。通过集中学习《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着眼全国大局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认真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核心要义,整体理解把握精神实质,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强基固本筑堡垒,凝心聚力担使命,学位点研究生党团干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学习,厚实功底;引导研究生支部党员强化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坚守初心,担当作为;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积极投入,精心组织。研究生党支部及全体党员深刻把握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找准发力方向,将其融入到支部建设和学习实践中去,助力推动学院党团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出新贡献。

实验室党支部:实验室党支部2023年继续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和改进教工党支部双周三政治理论学习,有布置有检查,确保学习质量和效果。实验室党支部持续深化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实行实验室开放强化学生课外实践,指导学生双创工作成绩突出。

城市水循环管理与水环境建设团队党支部:2023年,支部全体党员聚焦“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六个方面。坚持不懈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采取小组学习、师生一对一交流、党课学习等方式,团结支部成员,提高支部凝聚力,继续发挥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陕西省膜分离研究院党支部: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党支部在促进研究院平台建设和指导学生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23年在科技研发、转化乃至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逐步开新局、创新路。科学研究提水平,人才培养提质量,达到了优势互补,产教共融,学校与产业目标一致,共同探索既适应产业发展,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模式,打造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科研团队。党支部所在团队现有硕士94人,博士16人,本年度高水平论文作者群中硕士与博士的占比达到84.62%,足可体现党支部硕博实际培养水平的可喜进步。陕西新闻联播、《陕西日报》、《中国日报》、中国能源网、西部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党支部及团队的相关进展。

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现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辅导员8名,学院持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注重辅导员的理论研究和职业能力提升,鼓励辅导员积极申报各类思政科研项目并发表论文,组织辅导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努力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23年度学生工作队伍共获准、结题各级各类研究项目2项,其中包括思政年会项目1项,校级辅导员专项1项。发表思政类论文10余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20余人次,获校级以上奖励15人次,其中包括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节能减排”竞赛国家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优秀共产党员、校“十佳辅导员”、优秀学生工作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等。

(二)思政教育情况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本学位点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将教师和研究生的政治建设和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列为学科发展的优先任务,开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学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化、多元化、立体化的育人模式,全面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位点聚焦两校区办学模式下人才培养面临的诸多挑战,立足实际,依托专业学科优势,逐步构建和完善“三全育人”人才培养工作格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一系列教学、育人和管理成果。

学位点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联动育人机制。依托学院专业和学科优势,结合学校两校区办学现状,努力整合多方资源,打造特色育人品牌,精心搭建育人平台,提出了“3+3”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即以“三项计划”(红日计划、翱翔计划、青凝计划)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和以“三个导师制”(学业导师、朋辈导师、校外导师)为主要内容的三大育人平台,并将该体系成功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中,大力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本学位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层层压紧压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教工党支部坚持双周三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鼓励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

学位点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严把政治审查关,对于政审不合格教师一律不予录用。在教师考核中坚持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师风列为评优评先的首要条件。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努力探索“课程思政”有效路径。学位点还构建了“两组-两课-两班-一制度”的青年教师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树立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学位点还加强对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和网站的管理,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切实维护校园和谐。

学位点对各支部书记、下辖教研室主任、研究生辅导员等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和细化,指导和督促下级党组织狠抓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严格落实教研室支部书记、团委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各类党员干部紧密联系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制度,确保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在日常工作中做细做实。

(四)学风建设情况

学位点发挥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教职工、师生党员、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全员要以实际行动投身到优良学风的创建中。师生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共同努力营造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的优良教风,遵纪守规、乐读好问的优良学风,形成以“教风带动学风,学风促进教风”的良性循环。

学位点召开各级各类学风建设主题会,明确研究生学风建设具体内容

和安排。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群体实施分级分类学业全过程督导和精

准帮扶制度。学风建设过程中加强宣传教育,注重凝练总结,夯实责任归属和过程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榜样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

学位点充分发挥“学业导师”、“朋辈导师”、“校外导师”对优良学风创建的促进作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在学业、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学位点也通过座谈会等形式的交流,让学生们感受到学院的关怀,增强归属感;相约好“师”光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优秀的教师,感受他们的师德和专业素养。

学位点继续结合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中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和诚信教育的要求,以导师责任制为基础,结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和处理办法》要求,采取新晋导师培训、强化开题及中期考核质量、末位学生科研进展跟踪、全体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等手段,全面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水平,保证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心中时刻存在一条科研道德的高压线。

学位点持续营造研究生科研氛围,邀请环境领域的专家开展“学科前沿青年讲座”,举办环境大讲堂等各类学术讲座30余次,定期开展“见贤思齐、研精致思”研究生高水平论文展等活动,累计参与近4000人。在上述措施下,研究生学风及学术道德水平持续提升,且学术成果质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学位论文整体质量较好。

在学术不端方面:本学位点未发现研究生导师或研究生存在学术不端情况。

三、学位点研究生培养主要情况

(一)课程与教学情况

新增《物质结构及形态分析技术》博士课程。新增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环境科学》(英文版)编辑部、《环境工程》编辑部等7家单位的15名教授、研究生导师、青年博士后和期刊编辑共同打造《研究生学术表达能力培养》课程。该课程涵盖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学术规范、文献检索与阅读、数据处理、图表绘制、中英文学术论文写作及投稿返修、期刊编辑谈写作、学位论文写作规范、毕业答辩、学术报告等。本课程内容知识点丰富,多维度覆盖学术表达能力培养,并将课程思政元素与知识点有机融合,目前全国402所大学选学。

新增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研究生教材《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理论与应用》。

本学位点开设的主要课程见表6。

表6主要开设的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

在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方面:①严格执行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审核制度;②建立校院两级的督导听课制度,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③通过慕课、翻转课堂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④定期开展优秀研究生成果展示,召开优秀研究生科学研究心得体会交流会;⑤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学术前沿讲座和环境大讲堂。

持续改进方面:①2023年度学位点动态调整课程设置,细化《实验室安全基础(硕)》硕士课程,将大班授课的《实验室安全基础(硕)》分为小班授课的《实验室安全基础-市政(硕)》和《实验室安全基础-环境(硕)》,提高授课效果。②新增省部级研究生案例课程建设2门。③获准1项校级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

(二)导师选聘、培训与考核情况

在导师选聘和培训方面:2023年学院新选聘16名博导、33名硕导(其中4名博导和14名硕导为校外企业和研究所导师)。校内校外导师持续参加了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组织开展的“四有导师学院”在线研修培训班并取得证书。6位导师赴清华大学参加在岗导师培训并获得证书。

在导师考核方面:本学位点依据导师在聘/在岗期间的职责履行情况、招生培养任务完成情况、科研项目和高水平论文等进行年检,实行动态调整,以保障导师队伍质量。2023年本学位点硕导、博导满足考核要求。

(三)导师责任落实情况

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方面:在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方面,始终坚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管理办法》的规定,并圆满完成了年度导师招生资格的审核工作。在导师管理模式上,持续采用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其中学校负责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资格审核及导师的岗前培训工作,而学院则负责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形成了以能力为导向、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了导师队伍的活力与高效。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持续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融通创新,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

指导研究生执行方面:首先,在思想建设上,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与应用,将其融入科研与实践之中。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在履行职责方面,导师以科学公正的态度参与了2023级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并圆满完成了任务。重视并正确履行指导职责,关注2022级研究生的开题、2021级研究生的中期答辩以及2020级研究生的预答辩等关键环节。通过总结答辩过程中反映出的研究生培养问题,进行分流管理,坚持因材施教。在培养过程中,导师严格执行“周例会与组会制度”,定期组织学术研讨,密切关注研究生的实验进展,确保他们遵守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当研究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严格把控论文质量,鼓励研究生及时发表研究成果。在实践方面,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如国家黄河中上游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创新引智基地、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平台,开展研究生的科研创新与实践能力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如全国环境博士生学术会议等学,交流学术成果。2023年度,邀请了澳大利亚科学技术工程院院士Jurg Keller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How Yong Ng教授等多位国际知名学者来校为研究生作学术报告,促进了国际交流。同时,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如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进行了学术交流,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我校高水平人才国际化培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师生关系上,导师以身作则,树立了良好的学术榜样,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的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了和谐的师生互动机制,为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强化导师质量管控责任方面:为了培养和塑造一支具备高尚师德的教师队伍,校、院先后出台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试行)(西建大〔2019〕15号)》和《环境学院深化师德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将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作为新教师聘用以及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核心要素和重点考核内容。在职称评审、人才评定等关键环节,坚决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以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和高尚性。同时,为了不断丰富和提升导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校、院两级组织精心策划了《站讲台》—师魂与师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为导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共同成长的平台。针对新增和在岗导师,采取分层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邀请到了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以及本校的知名专家,为导师们举办了“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创新人才”、“研究生培养点滴体会”等专题教育会。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导师的指导能力和教育水平,也为研究生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此外,结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特色,定期举办“学科前沿青年讲座”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老中青传帮带、水气固的科研融合,不断拓展学科导师的科研思路,深化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四)学术训练情况

在创新创业竞赛方面,学院始终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改革,依托专业学科优势,制定了以围绕“一个目标”、做到“两个结合”、夯实“三大保障”、落实“四项举措”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实施方案,扎实有效推进双创教育实践工作。在2023年度,研究生参加各类竞赛达到606人次,其中所参与的国家级竞赛19项(115人次参与);省部级竞赛26项(236人次参与)。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参赛研究生获得特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参赛研究生获得三等奖2项;且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3项。

2023年期间,研究生发表SCI一区论文90篇,并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和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39.7)分别发表论文;授权发明专利40项;发表中文期刊论文113篇,其中EI论文40篇;参与国家级课题50余项,省部级科技60余项。

在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方面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投入适当经费支持研究生创新创业竞赛。成功举办翱翔思享荟、创新创业论坛等品牌活动,营造浓厚的双创氛围,通过学生全覆盖教师全员投身双创教育实践。并积极参或主办“环科赛”、“节能减排”、“北控水务杯”、第五届中国“互联网+”生态环境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生态环境科技创投大赛总决赛等高水平赛事。

(五)学术交流情况

举办承办会议:2023年学位点积极承办了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会议7场(其中国际会议4场,国内会议3场),进一步提升了学科影响与知名度。承办了第二届环境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115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学科点负责人、分管研究生教育和承担研究生教学工作代表近400名专家学者参会,大会的举办对加强高校环境学科建设以及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有重要的指导促进作用。依托引智基地平台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了”2023丝绸之路城市绿色发展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绿色发展,搭建城市绿色发展领域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主办了“2023中国(西安)国际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博览会暨第三届丝路(西安)水处理学术论坛”,会议通过对水务行业品牌风采的集中展示及先进科技产品与创新技术的交流研讨,进一步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专家来访报告:继续开展“环境大讲堂”、“学科前沿青年讲座”两大高端学术品牌活动,组织了“环境讲堂”活动5场,举办了“前沿讲座”5期,累计邀请到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国家杰青等国内外专家学者11人作报告,浓厚了学术氛围,加深了同行间的联络与合作,切实发挥了学术讲座作为研究生“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

研究生参会情况: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提升交流能力与水平,拓宽学术视野。2023年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合计620余人次,其中宣读报告38人。

(六)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情况

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保证方面:继续采取系列措施进行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严要求高标准,依据环境学院指定的《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继续完善教学督导随机听课制度,严格落实“专家督导+学生监督”并行的双轨监督机制。继续探索“学科团队”教学新模式,强调学科团队带头人以“导”为主,以“督”为辅,实现学科内部“科研协作”与“教学提升”的精准融合,继而实现学科特色和教学理念的传承与创新。持续改进措施主要包括:深度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加大教师课堂听课频次和教学质量评价监管力度;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交流活动,鼓励参加教学竞赛活动;优化调整课程体系设置,注重创新专业实践培养;继续强化外籍专业课授课教师Mawuli Dzakpasu对学生进行外语表达及写作训练,同时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环境科学(英文版)编辑部、环境工程编辑部等7家单位的15名教授、研究生导师、青年博士后和期刊编辑共同打造《研究生学术表达能力培养》线上特色课程,助力我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结合线上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由全国模范/优秀教师黄廷林领衔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融合“大班授课+小型研讨+专题讲座”等授课方式,开展多元化的第二课堂,组织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来校开讲多次,给予研究生课程以外更多专业领域的启发,提升研究生的知识综合、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深度拓展课程教学资源,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方面:基于教育部破“五唯”的要求,继续执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申请博士、硕士学位学术成果要求》和《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研究生申请博士、硕士学位学术成果要求》(2021最新版)。严格把关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位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等学位论文阶段的各个环节,并进行全过程监控,同时实行学位论文盲审全覆盖,充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力度。严格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基本要求》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标准》要求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的写作。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并经研究生导师审核确认通过后,按照学校要求再组织有关领域专家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预答辩。根据预答辩专家提出的修改提升意见或建议,研究生对学位论文对应完善修改最终形成答辩稿。在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需研究生提出答辩申请,经研究生院审查批准后再组织进行正式答辩。按照学校规定,研究生需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在校期间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同时发表一定数量的与其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成果。

在加强研究生学位授予管理方面: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申请博士、硕士学位学术成果要求》(2021年修订),本学位点在学位申请条件、学业申请要求、学位学术水平要求、论文工作要求、学位申请手续、论文评审、论文答辩及程序、论文答辩材料上报等方面继续严格把关研究生学位授予过程。同时,在学位授予时,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出席会议的人数需达到全体委员的2/3以上方为有效;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向答辩委员会提出建议授予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决议,经过认真审查,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是否授予研究生学位。

在研究生分流淘汰预警机制方面:依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研究生在读期间采取分流筛选、“宽进严出”甚至被淘汰的措施,从德、智、体进行全面考核,对研究生进行综合评定。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研究生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学习内容,但未达到其他毕业要求者,由学校颁发研究生结业证书。学满1年以上退学的研究生,或超过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仍未完成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研究生,由学校颁发肄业证书。因违纪而被学校开除学籍的研究生,学校只开具学习证明,不颁发肄业证书。

(七)学位论文质量情况

学位论文规范要求、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制度及执行情况:学位点博(硕)士学位论文撰写严格按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标准》规定执行,包括摘要,绪论或文献综述,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等6部分。学位论文要求用中文撰写,如果用英文撰写,必须提交详细中文摘要;硕士学位论文要求为3~5万字(含图表),博士学位论文要求为5~7万字(含图表);对于文献引用要标注清楚,引证证据充足。特别是论文主体,作为学位论文核心,占总篇幅至少3/5及以上,主要针对研究生本人的核心研究主体展开,实验设计合理、数据处理准确无误,严禁数据造假,结果讨论部分逻辑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论文行文通顺、论述严谨。

为严控学位论文质量关,学位点严格按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关与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若干规定(试行)(2022)》要求,坚持质量检查关口前移、加强过程质量监控,细分压实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论文质量管理,提高学位授予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第一,将选题与开题、中期考核和预答辩的环节均提前3-6个月,留足充备的修正时间;第二,增加评阅专家,确保各环节均有校外专家参与;第三,增设博(硕)士开题不通过率不低于10%、中期考核排名后10%列入质量跟踪名单、并对中期后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实施分流管理等规定;第四,更新博(硕)士申报答辩要求,严格按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申请博士、硕士学位学术成果要求(2021)》、《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研究生申请博士、硕士学位学术成果要求(2021)》等文件规定执行;第五,所有博(硕)学位论文实施双盲审制度,对质量跟踪名单的学位论文增设评阅份数,其中博士由原5份增至7份、硕士由原2份增至3份;第六,论文评阅的质量跟踪范围进一步明确,包括抽检出现“问题学位论文”、同期指导8名及以上研究生、新导师、新增学位点、中期考核后10%、论文评阅低分等情况。论文评阅过程中,评阅人应从论文研究成果意义、整体书写逻辑和学术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对论文A、B、C、D四档给出评阅结果分。学位点根据评阅专家对盲审论文提出的评阅等级,进行对应处理。对过程考核出问题的博(硕)士研究生,依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修订)(西建大研[2018]14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业预警与分流管理办法》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结业与肄业实施细则(修订稿)》等政策进行分流。

学位点论文抽检情况及质量分析:在强化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全过程跟踪要求下,本学位点学位论文质量表现良好。2023年获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获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省级(中国冶金教育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在2023年国家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学位点共抽检博士论文3篇,通过率100%。在陕西省2023年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本学位点共抽检论文3篇,抽检结果尚未公布;在学校2023年博士学位论抽检中,学位点送检博士学位论文2篇,实现100%良好。在学校2023年硕士学位论抽检中,学位点送检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4篇,实现100%良好。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学位〔2020〕19号)要求,以及国家、陕西省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精神,学位点严格依据校、院两级制定的研究生论文质量提升办法规定,系统优化论文评审环节,强化导师责任。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为进一步优化论文管理,增设论文送审前答辩环节、答辩意见审阅环节等,同时针对各级出现的任一“问题论文”,从指导教师的招生评优受限、博(硕)士研究生质量追踪增设等方面进行严控管理。

(八)科学研究情况

年度完成项目情况:2023年完成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5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合作单位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陕西省科技厅重点产业链等省级项目9项,厅局级及其他项目16项,完成横向课题90项。

在研项目主要情况:学院将国家基金项目申报作为提升整体科研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形成了“团队-学院-专家”对创新质量的三轮驱动模式。2023年本学位点纵向项目获准层次和数量实现突破,全年获批纵向科研项目7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2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青年项目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9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批是学校9年后再次获得该类项目,也是本学位点国家级人才培养的再次突破。2023年与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雄安轨道快线责任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课题104项。全年累计合同额4352.3万元,到款额4004.2万元,研究生参与省级及以上项目覆盖率达80%。

2023年学院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列表

(九)服务贡献情况

本学位点积极承担“服务社会”责任,多方面、多角度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技术成果转化成绩显著,引领技术与行业发展:学位点依托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教育部创新团队在工矿企业废水零排放、初期雨水快速处理、水厂生产废水处理与回用、城乡饮用水净化等领域技术成果转化成绩显著,2023年技术成果在全国7省14市23个不同的项目中成功应用,累计应用技术装备55台套,总处理规模超36.8万m3/天,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相关技术入选2023年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在解决企业用水问题,减少污废水排放,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膜分离技术创新团队在自筹种子基金的助力下,成功推动了从工业固废弃物中提锂等项目的快速落地,自主开发“晶型转化+高效浸出”技术,对铝电解质固废进行处理改性,实现了电解质中锂离子的高效置换与浸出,获得经济价值较高的高纯冰晶石副产物,实现了锂提取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大大节约了自然矿资源的开采量,并避免了其引发的环保问题;针对我国污水处理运行过程粗放、能耗高的难题,破解了生物过程在线定量评估的难题,开发了系列智能化调控技术与装备,在全国11个省200余座污水处理厂应用,覆盖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流域,日处理水量超过2000万吨,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立足秦岭水源地野外观测站,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学位点立足于“秦岭水源地水质陕西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3年开展秦岭水源水质状况调研、水质安全与保障技术科学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河库复合系统水质耦合作用机制与调控策略的研究,研究课题获陕西省水利厅项目资助,赴秦岭水源地水质状况调研实践团荣获国家级标兵团队、省级标兵团队和校级优秀标兵团队,研究成果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水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学位点通过保护秦岭水源地水质和生态环境,维护好秦岭水源涵养能力,进而保障国家水安全,服务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

搭建国内外交流平台,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2023年学位点积极承办了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会议7场(其中国际会议4场,国内会议3场),承办了第二届环境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115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学科点负责人、分管研究生教育和承担研究生教学工作代表近400名专家学者参会,大会的举办对加强高校环境学科建设以及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有重要的指导促进作用。依托引智基地平台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了”2023丝绸之路城市绿色发展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绿色发展,搭建城市绿色发展领域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主办了“2023中国(西安)国际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博览会暨第三届丝路(西安)水处理学术论坛”,会议通过对水务行业品牌风采的集中展示及先进科技产品与创新技术的交流研讨,进一步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学位点注重培养学生社会服务意识,提高社会服务技能,在社会中影响力逐年提升。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赴秦岭水源地水质状况调研实践团荣获国家级标兵团队、省级标兵团队和校级优秀标兵团队;探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赓续红色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荣获“镜头中的三下乡”全国优秀文字团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全国优秀项目奖、优秀视频奖,“文明实践看陕西”专项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参赛研究生获得特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参赛研究生获得三等奖2项;且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3项。

四、学位点自我评估进展与分析

(一)学位点自我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年度报告工作由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统一负责,学院召开关于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的党政联席会议和学位点自评动员大会,按照学科设置评估工作小组。由黄廷林担任评估领导小组组长,卢金锁担任评估工作小组组长。按照学校及学院的工作部署,将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位工作成员。主要成员如下:

评估领导小组

组长:黄廷林

副组长:卢金锁、张海涵

评估工作小组

组长:卢金锁

成员:卢金锁、张海涵、王茹、郭明、张睿、韩芸、吴蔓莉、袁林江、冯永宁

另外,在2023年,本学位开展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建设中期评估评估工作,从授权点基本情况、自我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和持续改进计划三方面开展自我评估工作。邀请了省内外7位学科专家(含3位国务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对中期评估报告进行评审,评估专家给予高度评价。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学位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①课程建设方式较单一、授课模式信息化程度不足。②研究生优秀教材建设方面尚待加强。③省部级以上研究生教学成果奖数量少。

五、下一年度持续改进和建设目标

(一)下一年年度改进举措和保障措施

在改进举措方面:①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建设年行动”,加强关键培养环节检查评估;②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一批标志性成果;③加大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力度。

在保障措施方面:①遴选一批优秀青年导师赴清华大学进行高级研修培训;②申请省级政府研究生教学成果奖;③根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实施办法》,强化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项目立项,为获准省优博论文提供坚实保障。

(二)下一年度建设计划和发展目标

在建设计划方面:根据学校国际丝路建筑科技大会安排,办好研究生“建筑科技论坛”。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研究生国际交流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围绕学科前沿青年讲座特色活动,邀请国家级人才4-5人开展学科前沿青年学术讲座,开展4次硕博研究生高水平成果展播。持续开展跨校研究生MOOC建设,优化《研究生学术表达能力培养》线上特色课程建设(公开公益课程),加强课程宣传,选课学校争取突破400所大学,提升学科影响力。组织学院优秀青年研究生导师赴清华大学进行高级研修培训,提升年轻导师的研究生指导能力。力争获准陕西省研究生教学改革成果特等奖。

在发展目标方面:硕博研究生是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主力军。2023年,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陕西省环境保护需求,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学科ESI排名不断上升。根据“双一流”建设和“建筑科技”学科链群发展规划,深化“11445示范学院”建设,创新环境类本博贯通拔尖班选拔和培养模式;基于学科和研究生培养基础,联合资源工程学院、建科学院、冶金学院联合申请资源与环境工程博士点,力争获取,形成“学术型+工程型”高层次硕博研究生培养模式。

电话:029-82202729

邮箱:emes@xauat.edu.cn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邮编:710055

  • 官方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