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扎根西北、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56年并校时成立了卫生工程系,于1980年和1999年分别更名为环境工程系和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2002年,环境工程学科入选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另外三所为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2003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取得重大突破,进入环境与生态学ESI全球前1%。历经66载,学院现有教职工148人,其中教师107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43人,讲师13人,博士后20人),包括国际水协会(IWA)杰出会士、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陕西省杰青和陕西省科技新星等优秀师资。学院现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1465人,硕士研究生955人,博士131人。

学院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唯一拥有环境类国家重点学科,并同时拥有环境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市政工程、环境科学和环境材料、环境化学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院,建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和市政工程学科)。学院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单位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拥有黄河中上游水污染控制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科技部111引智基地)和国家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2个国家级平台,以及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膜分离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部级平台,平台拥有包括核磁共振波谱仪、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原子力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高端大型设备与常规设备仪器,为学院科研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面向学科前沿,秉承学术立院、学术强院。20多年来,学院教师共主持国家重大水专项项目1项,水专项课题3项、水专项课题合作单位项目1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作单位项目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计划项目3项,国家“973”、“863”项目课题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3项,国家科技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141项,教育部、环保部、住建部、陕西省等省部级项目300余项,其他重要纵向项目36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248部,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5400余篇,其中SCI论文13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81件(含美国发明专利1件),获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以及省部级科技奖励41项。

学院1984年、1996年、2000年分别获批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累计培养12000余名本科生,4600余名硕士和300余名博士,成为我国环境类人才的重要研究培养基地。学生积极投身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连续五年在96%以上。近年来,学院累计组建了近千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实践活动,获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等省部级以上荣誉20余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效显著,近年来累计获得含“互联网+”国赛金奖、挑战杯国赛一等奖、数学建模一等奖、节能减排竞赛一等奖在内的省级及以上奖励530余项。学风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学生毕业率、授位率、升学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等核心指标逐年提升,均位居学校前列。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就业,近年来就业率稳中有升。以侯立安院士、尹鸿勤、袁凤兰、张健等为代表的众多杰出校友已经成为国家机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教学科研单位的学术学科带头人,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院将毫不动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学校“11445”发展新格局,大力推进落实学院“十四五”规划。巩固强化提升师资队伍和教学能力,形成以科研方向聚焦和教学梯队结合的团队制师资队伍,培养高层次人才,突破国家级人才。注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立足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与需求,为西北乃至全国培养高素质人才。强化与国际高水平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学院与学科国际声誉和国际竞争力。



电话:029-82202729

邮箱:emes@xauat.edu.cn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邮编:710055

  • 官方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