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暑期“三下乡”】 “凝聚时代青春力量,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秦岭微塑料调查研究专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2021-08-06 作者:牛宇香 编辑:环境学院 来源:新媒体中心

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格局。秦岭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之一,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是陕西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作为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秦岭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生态环境损害容易、治理恢复难。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上不能手软,不能产生“破窗效应”。为进一步落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责任担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师生结合专业学科优势,组建了一支由陕西省秦岭生态保护青年学者、团组织、研究生、补天环境保护协会组成的秦岭微塑料调查研究暑期实践团,并于7月27日按计划前往秦岭终南山地区开展本次调查研究。


为了本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更好的开展,发挥队伍成员的各自优势,结合团队需求,助力秦岭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展现环境青年的社会担当与能力。在开展调查研究前,团队成员提前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实践相关内容,查阅资料包括明确微塑料的取样和测定方法并制定调研实施方案,确保实践活动安全有效进行。

实践团在前期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仪器操作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开展了对秦岭生态保护区不同地理位置和人口密度微塑料污染的调查研究活动。


什么是微塑料呢?

初一看,或许以为是应用塑料的一种分类,其实不然,这概念主要是源自海洋生态环境研究。还得从2004年说起,那年英国科学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此后,许多科研人员都投入到微塑料的研究中,并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使得微塑料污染引起全球的重视。目前学术界对微塑料还没准确的定义,但通常认为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即为微塑料,实际上很多微塑料可达微米乃至纳米级,肉眼是不可见的,因此也被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PM2.5”。

微塑料根据来源可分为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两大类。初生微塑料是指经过河流、污水处理厂等而排入海洋环境中的塑料颗粒工业产品,如化妆品、牙膏、洗面奶等含有的微塑料颗粒或作为工业原料的塑料颗粒和树脂颗粒。次生微塑料是由大型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造成分裂和体积减小而成的塑料颗粒,这部分包括陆地塑料垃圾,海洋旅游、海洋渔业以及船舶运输、海上钻井平台等海上作业带入。

洗衣机排出废水中的塑料纤维


微塑料的危害

微塑料部分来源于塑料制品,本身可能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对海洋环境造成直接危害。微塑料表面也容易吸附海洋中的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农药、阻燃剂、多氯联苯等,随洋流运动对生态环境产生化学危害。微塑料容易被海洋生物吞噬,在海洋生物体内蓄积,危害海洋生物安全。科学研究已经证实,海洋中的微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躲避天敌和繁殖的能力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微塑料作为载体,可能携带外来物种及潜在病原菌危害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更令人担忧的是,微塑料会通过海洋食物链传递,最终进入人类食物链对人体健康安全造成威胁。虽然目前尚未证实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存在哪些确切的危害,不过类比PM2.5,不排除微米、纳米级的微塑料颗粒进入人体循环系统的可能,如果长期摄入微塑料,也可能会导致一些化学物质在人体集聚,显然不利于人体健康。当然,这还只是一种推测,关于微塑料对生态和人类健康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微塑料,作为海洋乃至全球环境的新兴污染源,虽然微不足道,甚至毫无踪迹,然而却在不知不觉间改变着海洋乃至全球生态环境,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也影响了生物的安全和多样性,最终对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威胁。是时候正视微塑料的危害了!还有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减少塑料垃圾,遏制微塑料的扩散,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人类自己的美好家园。


此次实践活动,作为社会新青年,作为三秦学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秦岭开展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活动,增强了自身能力,同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人人有责、人人尽力,保护好秦岭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CopyRight © 2012-20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